P
R
E
V
N
E
X
T

INHWAN OH, Things of Friendship – DD/IO, 2000, mixed-media installation, dimensions variable, c-prints on wall: 115.6 × 77cm each. Installation view of prints and objects at Parlour Project, New York, 2001. Courtesy the artist.

艺术的支柱

Also available in:  Arabic  English

在我们目送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进入尾声之时, ArtAsiaPacific的11月/12月刊回顾了自本杂志1993年创办以来文化领域的巨大变化。今年对当代艺术来说是关键的一年,对于两个彼此无直接关联的业内人士:北京策展人栗宪庭和纽约艺术家 Ashley Bickerton来说又尤其如此。一方面留意着这两位看似毫无关联,但同时都因为反叛的精神被同行尊敬的两个人;另一方面我们也关注着艺术家、建筑大师和电影人的作品,还有那些以细致手段、另类策略及严谨的学术风范用艺术改变世界的策展人们的工作成果。 AAP 71密切贴近个人叙事,挖掘潜在话语。

在专题部分,首先带来的是关于栗宪庭生平和艺术成就的特别报导。栗宪庭,1949年生人,在中国艺术圈被尊称为“老栗”或“栗大师”,是中国大陆(或者说全球—)第一场中国当代艺术运动的发起人。 AAP特约编辑 Andrew Cohen在文章中详细介绍了栗宪庭曾指导过的艺术家们如艾未未,方力钧及最近一批来自拉萨或流亡在外的西藏艺术家;同时提到了从70年代到90年代他作为艺评人发现并命名的几场艺术运动:讽刺现实主义,政治波普和艳俗艺术等。我们可以了解到栗宪庭在1989天安门事件以后如何转变身份成为策展人,参与组织了1993年历史地标性的展览“后89中国新艺术展”——此展览从香港艺术中心开始,之后进一步来到悉尼当代美术博物馆。最后,文章解释了为什么近来他逐渐开始远离聚光灯下火热发展的艺术圈,尽管实际上艺术市场如今的繁荣是很大一部分原因他当年的实践。

同时,执行编辑 William Pym向我们重新介绍巴巴多斯出生的艺术家 Ashley Bickerton 的作品。 Ashley Bickerton作为1980年代纽约新几何概念主义艺术运动的主力曾经红及一时,在1987年金融危机后又一度失宠。他直率地告诉AAP:“80年代一过,我们这些人基本上都被掴了一巴掌,有一些人从此就消失了。” Ashley Bickerton没有选择像他的都市同伴那样退到纽约郊区的小工作室里安稳工作,93年他收拾行李向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出发,从此定居那里继续从事当代艺术工作。栗宪庭和 Ashley Bickerton 的个人经历都显示出艺术世界每天经历着的陷阱与挑战。因为他们二人都和 AAP 71期的主题密切相关,我们的编辑为了谁应该登上封面一直争论不停,因为两个人都有充分理由入选。因此,为了向两位各自为亚洲艺术世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致意,我们杂志将首次采用一刊印刷两款封面的做法。

本期杂志还关注了一些以超现实或概念艺术角度对待身边日常生活的艺术家们。专题编辑 Ashley Rawlings 探索35岁日本动画家束竽( Tabaimo)笔下细腻黑暗的世界。束竽将在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代表日本参展,她的参展作品主题是日本当代生活表面平静之下的不安因子。 Tammy Ko Robinson将笑谈汉城艺术家 Inhwan Oh 的社区作品和概念作品中微妙的符号含义和近乎完全隐藏的种种信息。助理编辑 Hanae Ko则探讨巴基斯坦艺术家 Hamra Abbas作品中的历史和宗教主题,以及其作品中涉及的种种宏大议题如爱、战争、偏见和包容之间的彼此撞击。 Hamra Abbas 最近刚获得2011 年迪拜艺术博览会大奖Abraaj Capital Art Prize。

短文部分, Joseph N. Newland将继续我们“书作为艺术品”系列的探讨,本次他关注的是日本建筑大师 蓧原一男1971年出版的一本珍贵的专题著作。 Joshua Simon带来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地区近期新兴起的纪录片类型的研究。焦点部分,工作在纽约上海两地的 Cohan夫妇会向读者们介绍最新的网上艺术博览会的种种精彩刺激。

我们准备在本刊的艺术插画部分开展一些创新。前不久,我们刚得知AAP2010 Alamnac中VIP板块里由Paul Sahre精心绘制的插图入选了第29界“美国插画”——设计领域相当重要的年度奖。从AAP71期开始,我们决定每次委托一位艺术家对杂志的部分内容主题做出回应,创作出新的作品。Pete Deevaki将是我们第一次委托的艺术家,他将针对Thorsten Albertz为Sara Bahbar所写的文章做出回应。Sara Bahbar本人也是一位伊朗出生的艺术家,19179年伊斯兰革命时期离开了她的祖国,最近她的创作主题是寻找自己的文化根基。特约编辑Shanay Jhaveri带来对2010年Turner Prize提名艺术团体Otolith Group的采访,文章中提到外星生物和先锋试验电影导演Chris Marker对他们实践的影响。高级编辑Don J. Cohn将讲述他某天晚上在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观赏著名艺术家徐冰个人展的经历,探讨徐冰的创作与中国书法的关系。

在艺术家和策展人为杂志贡献的部分,目前在日惹的夫妻艺术二人组Indieguerrillas带来了既写实又超现实的绘画作品,新西兰一代传奇波谱艺术家Billy Apple在“问卷”部分发表了他对美学和艺术市场现状的看法。“我工作的地方”这次来到印度尼西亚当代艺术家Dadang Christanto在部里斯本的工作室,他最新的作品继续探索当下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里的集体性记忆。

“评论” 部分,Erlend Hammer将评价柏林Deutsche Guggenheim有后起之秀之称的印度影像艺术群展“作为单一的多数”。AAP自由撰稿人HG Masters的文章是关于曾沉寂一时的土耳其第一代概念艺术家Cengiz Çekil最近在伊斯坦布尔Rampa画廊的最新展览。回想起本期关注重点:栗宪庭和Ashley Bickerton二人的生活经历和事业轨迹,印度影象展和Cengiz Çekil的个展又再次告诉我们,要想创作真正优秀的艺术,其实未必需要一直呆在所谓艺术圈的里面。

Ads
ACAW ARNDT David Zwirner CHRIS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