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R
E
V
N
E
X
T

HAJRA WAHEED,《The ARD: Study for a Portrait 1-28》,2018年,攝影剪貼,轉印紙,貼有聚酯樹脂及檔案磁帶的方格紙。照片由Paul Litherland所攝。影像由藝術家提供。

激進的希望

Also available in:  English

瘟疫肆虐的世界裡充滿了分裂。社交措施和旅行限制不僅令人們互相疏遠,更致使我們固執己見,令我們陷入窘境。尋找新的方式連結彼此和這個星球成為藝術家創作背後的驅動力。當世界各個社群著眼於解決緊急或長久的難題時,藝術家總是能夠創造互相理解的空間、同理心及共識,令人們締結更強大的聯盟。

在團結互助的精神下,《亞太藝術》九/十月刊的專題涵蓋了駐蒙特婁藝術家Hajra Waheed的創作,探索「激進的希望」的可能性。副總編輯HG Masters詳細記錄了Waheed對於螺旋狀這一意象的思考,以及這如何激發她尋找新的創作手法,用她的話說,「來對抗暴力和絕望的浪潮」。她的最新作《Hum》(2020年)最初是為了一月份的第二屆拉哈爾雙年展(Lahore Biennial 02)而創作的,後來又在法蘭克福的Portikus展出。在這一個十六頻道的聲音裝置中,表演者們哼唱的歌謠,對於正在經歷去殖化過程中團體鬥爭的南營(Global South)尤為重要。Waheed認為,這一種哼唱的行為「分解了固化分歧的危機,以及領土邊界的爭議,在短暫的瞬間將圍繞種族、宗教、語言及國民關係的分裂轉化為團結的力量」。

將一系列的視角層層堆砌,是香港藝術家林東鵬的多媒體作品中的主要創作手法。他常將景觀和大自然中的元素擬人化,以傳達他對於正在經歷戲劇性變遷的家鄉的愁緒。他最新的裝置,包括他為改建後的香港藝術館創作的《鍍影》(2019年),回顧了他在這座城市長達六個月的民主抗爭中所經歷的社會轉變。責任編輯Chloe Chu拜訪了林的工作室,了解了林的新企劃以及他創作過程的重要性,探討當我們「被捲入歷史的浪潮時」,如何維持一個清晰的視角這一難題。

在「近距離」一欄,編輯部細看Diane Severin Nguyen和Allison Chhorn共同創作的新影像企劃,以及Forensic Architecture的團隊最近發佈的調查報告。特約編輯Paul Laster在「Inside Burger Collection」中詳細講解了加拿大畫家Tim Gardner作品和藝術生涯。他常以他的男性朋友或家庭成員作為繪畫的主體,並以其敏感細膩、帶有自傳色彩的水彩畫而著名。

本期的「論文」由《亞太藝術》2020年度年青作家比賽(Young Writers Contest)的冠軍Cheng Mun Chang撰寫。在她的文章中,Chang認為在新加坡獨立後的填海計畫中,殖民主義的邏輯仍然根深蒂固。她以新加坡本地藝術家林育榮、Zarina Muhammad及Debbie Ding的作品為依據,思考這些發展政策帶來的影響,列舉了這些企業所要付出的代價。

「人物專訪」特別報導了駐洛杉磯藝術家Miljohn Ruperto,他的電影和動畫拒絕「獨創和本質主義的概念」,更提出多重的視角,伯明翰Ikon Gallery的館長Melanie Pocock寫道。這種廣闊的、具有歷史性的視野也正是藝術及人類學家組合Zheng Mahler的創作重心。副編輯Ophelia Lai解釋道,他們的裝置及影像作品以研究為基礎,揭露了看似毫不相關的人事物中的互相關連性。在新加坡,Patricia Chen拜訪了藝術界領頭人Rachel Teo,探討了她與父親共創的平台 The Private Museum。Chen主張,「由Teo的例子可見 . . . 對藝術界制度作出有意的貢獻,能夠在艱難時期,為業界的需求帶來顯著的改變。」

在「論點」一欄中,關注社會的藝術家Lucas Ihlein和Kim Williams回顧了他們如何與悉尼雙年展(BoS)合作,減少藝術節對塑膠的依賴的過程。透過BoS開創的首例,他們延伸討論藝術界可以如何更系統化地回應和解決人類所造成的生態危機。同時地,在溫哥華,策展人及作家Godfre Leung撰寫了本期的「調遣」專欄,交叉討論了種族和空間的問題,並闡釋了這兩個因素如何塑造了這座城市的藝壇。在「一對一」中,巴勒斯坦藝術家Inas Halabi講述了駐倫敦藝術家Rosalind Nashashibi的電影製作方式如何啟發她探索「歷史和地理對身分塑造的影響」。畫廊家張頌仁在「致敬」中,向氣宇不凡的香港藝術家陳餘生(1925–2020年)道別。

最後,在「我的工作室」中,John Alexis Balaguer探訪了藝術家Norberto “Peewee” Roldan在馬尼拉大都會的畫室及居所。Roldan是馬尼拉最早的、藝術家經營的非牟利組織Green Papaya的創辦者之一。自從Green Papaya六月不幸遭遇火災之後,受損壞的文檔和藝術品都被搬到Roldan的家去了。據Balaguer所說,他的畫室充滿馬尼拉正在消失的建築結構的遺物。透過將這些遺物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Roldan不但保留了歷史,更為這些物件增添了意義。作為菲律賓當地的藝術行動家及倡議者,Roldan詮釋了這一期所強調的友誼、團結及藝術精神。

SUBSCRIBE NOW to receive ArtAsiaPacific’s print editions, including the current issue with this article, for only USD 100 a year or USD 185 for two years.  

ORDER the print edition of the September/October 2020 issue, in which this article is printed, for USD 21. 

Ads
ARNDT ACAW CHRISTIE"S